本文详细介绍了 CIO-CISO 关系破裂的 6 大迹象,以及用于修复这种破裂关系的 8 点建议。
北约充分吸收了化生放核领域的发展经验,为其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漏洞库的揭牌,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工业信息安全漏洞库正式启动。
研究员分析了网上流传的样本,从反编译的控制程序实现的完备性来看,应该为MuddyWater组织的早期使用版本,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后渗透框架的雏形。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处处长邵云龙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等保2.0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对高校网络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面对中小银行在接触互联网金融业务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天津金城银行从自身条件出发,展开了有益探索。
南方电网发布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规范文档,用于指导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及应用等工作。
《管理办法》中部分条款比欧盟GDPR更为严格、一些概念界定不够清晰且法律逻辑有待完善,相关规定落地实施后可能导致社会合规成本高于收益。
本月经验证后向事发单位共发出网络安全通报46份。其中,网络安全事件通报3份,网络安全高危漏洞通报35份,网络安全隐患告知书8份。
本文基于Tenable产品的流量威胁分析系统实践经验,这种经验展开也可以横向扩展到其它的同类产品上、开源产品上、自主研发产品上。
本文从准确率、覆盖率、效率等方面,详细对比了四种漏洞修复策略,希望能够给漏洞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素材。
本文采用综合集成方法,融合多学科视角和多个层面、多利益相关方需求,充分利用文献研究成果、实地调研访谈等多种信息,把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层次的体系构成要素进行有机...
为什么会探讨外部视角,是因为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在不发生CIA三性的情况下,被滥用而导致外部危害的例子越来越多。
电子证据是司法实践中重要的证据形式。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上周,多家超利贷平台或系统商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出现瘫痪。低级点的,就是把系统搞瘫痪,然后勒索;高级点的,直接将平台里的数据库拖走。
知名网络安全专家方兴介绍了数据安全的特性及面临的挑战,当前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一些探索,详细阐述了以风险为基础的数据安全持续治理体系。
李雨航认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网络安全资源丰富,有望在今后赶上网络安全公司云集的旧金山与硅谷大湾区。”
文章向美国家太空委员会提出建议,以推进商务部和其它太空行政办公室在空间态势感知和空间交通管理方面的合作。
相比美国FBI实验室1984年就开始对计算机取证进行研发,我国电子数据取证与鉴定工作开始相对较晚,2001年从入侵取证反“黑客”开始引入计算机取证的执法概念。
发展数字身份系统是必然的,而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多方共识、难以篡改、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可信的解决方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