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抽样监测发现有9万台物联网终端设备与境外超过11万个IP地址进行了直接协议通信,工控设备与境外IP通信事件共112万起。
本次检查共收到1292家单位上报的2092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进一步理清了我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相关情况。
在2019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冯燕春作了题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边界识别刻不容缓》的主题报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边界识别的概念、进展与标准工作进行了深度解读。
当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检查工作的政策、标准以及实践有哪些?
CNCERT依托宏观监测数据,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物联网“云管端”等层面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专项监测,以下是本月的监测情况。
由中央网信办和公安部共同制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已上报国务院,有望年内出台。
为应对2019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工作,对各企业单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御和监控。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我国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阐述了美国、欧盟、德国等发达国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主要做法,旨在为我国基础设施保护带来启示。
7月25日下午,2019年上海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动员部署会在市委党校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文结合现有的国内外检测评估标准,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检测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具备普适性及可拓展性的实施策略。
李璐瑶分享了对交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定位的理解,分析了交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特征,并且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对自主可控技术的需求。
报告从基础设施形态与本质、攻击后表现形式以及关键业务支撑模式三个维度出发,阐释了边界识别流程与识别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了具体案例。
冯燕春系统梳理了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边界识别的概念、进展、必要性,结合具体的实践,明确了对CII的边界识别问题。
随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威胁压力持续升级,负责关键基础设施的组织机构需要采取一种一致且可复用的方法以发现、评估并管理网络安全风险。
CII边界是指CII运营者需要识别其运营的哪些网络设施、信息系统和数字资产应当纳入保护范围。如果CII边界不明确、不合理,会给CII防护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文中描述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的技术要素,介绍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的技术实现原理,探讨了如何通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协助完成工业企...
本文尝试分析了我国自2011年发布451号文件以来,工控网络安全的技术、产品、市场发展脉络,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对绝大多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而言,联网与否都不是保证其安全的决定条件。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开放互联是大势所趋,它们也因此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
中国移动运营着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方面开展积极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
网络语境下谈到关键基础设施,人们大多想到的是电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控制系统。但现代社会中,虚假信息也是攸关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必须扩展人们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理解。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