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建设银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与应用为入手点,讨论了如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析模型,满足业务场景需要,驱动业务创新发展的相关案例。
本文从认证体系的产品目录、实施机构、实施要求等方面系统梳理了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认证体系建立的情况。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风险提前预判,安全防护措施提前部署”的保障目标,建立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2-203部分:工业通信设备的特殊要求”在IEC/TC65投票通过正式立项。
当印章刻制业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如何保证这一行业的安全?
数据使用带来的财务影响可以通过刚开发出来的Gartner新信息经济学模型来评估,即财务数据风险评估(FinDRA)模型。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中规定,由国土资源部内的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通过协调和综合来自六个中心的信息,提供横跨六个中心的态势感知与分析。
本文编辑节选自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网站,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其可能导致的国际和社会后果。
本文从理论、装备和技术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电磁态势可视化技术,并说明了电磁态势可视化技术的意义。
想要分清良莠优中选优,不妨在跟安全供应商聊的时候搞清楚下面11个问题。
腾讯优图的人脸检测技术已在安防、金融、社交、交通等多个应用场景落地。
美国“防务一号”网站3月底发布最新《人工智能报告》称,美国国防部在2019年,将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现实。
3月26日,波兰数据保护办公室主席对违反GDPR告知义务的一家公司开出第一罚,罚款金额超过943 000波兰兹罗提。
本文首先简述了蓝牙技术和蓝牙产业,接着分析了蓝牙安全机制和现状,通过针对公开的和原创的蓝牙漏洞分析,阐述了蓝牙技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蓝牙攻击...
邬贺铨院士将从互联网的发展看2019年数字经济的前景。
本文从知识获取、融合、计算等方面讨论了知识图谱在银行风险领域的相关应用实践。
考虑未来产品安全的发展趋势时,硬件安全的未来演进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本篇文章就从我们最熟悉的ARM开始讲起。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已逐渐使其能够用于军事应用中,本文阐述了在监视、水雷战和网络安全中使用人工智能的一些可能性。
最近,关于终端发现的讨论从主动/被动之争转向了寻求更为平衡的方法:融合两种检测技术,各取所长,覆盖终端发现的宽度和粒度的同时最小化干扰终端和网络性能的风险。
Positive Technologies的安全专家发布报告《网银应用中的漏洞问题》,评估了2018年网络银行的安全情况,结果发现54%的网银可导致攻击者窃取钱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