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结合技术背景和相关事件活动分析了勒索组织将攻击目标扩展到VMware vSphere的原因,并且根据相关攻击样本的分析揭露了此类勒索攻击的勒索流程。
成功利用上述漏洞的攻击者无需用户交互及认证即可实现远程代码攻击,最终完全控制相关设备。
首先梳理介绍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及App合规的系列法规与整治行动,以及相关处罚和影响。然后分析监管关注的重点。最后提出企业的App合法合规解决之道。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遵循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科学合理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整体上,《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保护法,其对个人信息处理技术的规范是“内向”性的,而对于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数据开发、利用和资源化,则更多的是《数据安全法》的平衡考...
维护数据安全,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网络连接泛在化和网络攻击无处不在,特别在军事物联网应用中,跨域(不同区域、网络、网段、密级)数据传输的需求是常态,还会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这才是保护15...
本篇文章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五和五十六条所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入手,剖析该创新性的制度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
下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在 2021 年上半年发布的政策法规,从国家战略、新兴技术、数字治理、供应链安全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角度,展示全球网络安全发展态势。
网络安全和云认证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网络安全认证在TOP5中占据了两席(CRISC和CISSP),TOP10中占据了4席。
参考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代表的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个人的权利种类基本一致。
本篇文章关注对于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至关重要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问题。
漏洞管理平台建设为何在业内一直缺乏效果突出的实践案例。导致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网络安全法案》草案要求科技公司处理“非法内容”和“对儿童有害的内容”,以及“对成人有害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数据安全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数据安全标识为基础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框架和技术架构。
从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与安全要求、安全演进趋势进行具体描述,对电子政务未来3~5年的安全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企业数据安全的建设治理可以基于“人-应用”、“应用-库”、“人-库”三个场景,按照三个原则开展:能事前的不事中、能技术的不管理、敏感数据优先保护。
近五年来,美国国防部及各军种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翻了2倍,从2016年的8.58亿增长为2020年的23.56亿,年度平均增幅约30%,并重点在以下六个领域进行技术研发部署。
本文根据郑永年教授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2021年8月26日)上的发言修改扩充而成。
该漏洞已存在12年之久,Tenable 公司警告称可能影响全球数百万台的路由器设备,到目前为止CNCERT已监测发现了20余万次该攻击行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