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 CIO-CISO 关系破裂的 6 大迹象,以及用于修复这种破裂关系的 8 点建议。
拟按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分类管理;特定商用密码实行进口许可和出口管制。
研究员分析了网上流传的样本,从反编译的控制程序实现的完备性来看,应该为MuddyWater组织的早期使用版本,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后渗透框架的雏形。
2019年上半年勒索病毒的活跃度依旧高居不下,国内高发的病毒家族有GlobeImposter、GandCrab、CrySiS、CroptON、Attention等。
为了优化网络的性能、敏捷性和成本效益,基础设施和运营的领导应该采用新的技术和流程,并转变他们的文化。
为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特别是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
面部识别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涉及到许多新的复杂问题,包括生物信息的大量采用,将对传统的隐私法构成严重的挑战。
Exchange_proxy是由go语言开发的Exchange安全代理,可以将内网的Exchange服务器的https服务安全地发布出去,并支持Web端二次认证。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断深入,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持续推进。
佐治亚理工学院两位教授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社会学理论,建立了 IPv4/IPv6 过渡阶段的竞争博弈模型,预测未来 20 年的全球互联网仍然是一个 IPv4 与 IPv6 混合的状态。
本文分析了移动芯片ARM和移动操作系统安卓,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计算机产业,探讨了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才能建立有竞争力的应用科学技术体系。
不知不觉,距离GDPR生效已经过去一年。不论是数据治理的微观场域,还是世界政经的宏大格局,均可谓波澜壮阔、风云诡谲。
电子证据是司法实践中重要的证据形式。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Android恶意应用泄露用户隐私以及造成财产损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恶意应用检测模型。
本文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做出分析,提出基于三层架构的安全检测框架及标准,并着重讨论了访问控制与认证、数据加密等的安全检测方法。
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安全专题论坛”上,上海电力大学教授王勇做了题为《光明与黑暗之战——能源互联网面临的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作为数字身份安全的基础,生物识别认证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纽带。
即使是一块简单的硬盘,也可以成为窃听的“元凶”。
本文结合深度数据包检测、攻击特征匹配、协议识别、网络行为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在工控网络中的高性能数据包采集和智能分析。
构建智慧警务是未来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举措。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