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pp偷听”到“AI代劳”,技术不断进化,但隐私担忧从未消散。
针对云环境下访问控制的安全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种新型解决访问控制安全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案,使用包括区块链授权安全、用户行为分析、特征提取、信任...
在 8971 个运行 Ollama 大模型框架的服务器中,有 6449 个活跃服务器,其中 88.9% 的服务器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处于“裸奔”状态。
探讨多模态 AI 面临数据方面的挑战,并介绍下一代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以支持多模态 AI 的高效运行和广泛应用。
从信任机制、权限模型、策略管理3个方面分析现有授权技术能力,针对现有授权技术能力的不足,提出一些潜在的研究问题,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对数字沙箱技术的背景、技术特点以及行业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台资通电军“倚网谋独”终是死路一条。
安全从业者和安全主管的 AI安全防护产品与供应商指南。
构建包含智能化军事需求—智能化场景任务—系统性能评估—体系效能评估的“四域”,与基础支撑服务—算法指标体系—综合安全防护的“三维”军事大模型评估体系框架。
MCP和业界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核心目标都是在数据使用过程中保护隐私,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
到2027年,全省一体化数智平台更加集约、七大领域效能全面提升、五项统筹机制高效协同、公共数据要素价值一体释放。
AI出海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和海外监管?
通过对相关安全隐患的成因与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现有的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提出构建可信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报告旨在为应对先进人工智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国际社会对其的理解和管理。
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层防御机制的实时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
通过探究GAI在当前阶段的安全风险和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期为该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Gartner预测:“到 2026 年,将有超过 20% 的企业部署 DSPM ,以满足识别和定位未知数据存储库的紧迫需求,并降低相关的安全与隐私风险。”
大模型软件在全国各省都有一定数量的公网暴露。其中,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沿海或经济发达省份的暴露数量明显较多,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提升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体系建设,强化安全保障体系。《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从优化学籍应用服务和突出学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