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pp偷听”到“AI代劳”,技术不断进化,但隐私担忧从未消散。
相关框架设计方案及发展理念,不仅为跨境数字身份认证提供了实践参考,而且为构建跨境数据流动的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与实施路径。
针对云环境下访问控制的安全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种新型解决访问控制安全的设计和实现的方案,使用包括区块链授权安全、用户行为分析、特征提取、信任...
Gartner公司发布了 2025年数据和分析重要趋势,这些趋势正在催生包括企业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
会上发布了《端侧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研究报告》。
本篇围绕《办法》中提到与信息系统的关键安全要求,分析银行保险机构如何将数据安全工作嵌入到信息系统中,个人结合经验提供一些思路,供参考。
综述了网络流量分类的技术、数据集及面临的挑战。
一个好的人工智能检测工具需要满足哪些标准?为什么说“AI水印”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技术和法律问题。除了水印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可信赖的工具?
日本采取软法范式的监管制度,强调技术发展优先,依靠发布的监管原则及指南引导企业自主治理,形成以企业为中心、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的监管格局。
规范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行为,保障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安全。
从芯片层的硬件加密到云端AI预判,从固件签名到量子通信,我们该如何守护这颗“电动心脏”?
白皮书系统阐释了数据元件的内涵原理、技术路线以及典型应用场景等,并从城市和行业两个维度展示了数据元件赋能应用的进展成效。
研究建议,加快制定中国特色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构建基于内生安全的网络安全架构,推动网络安全责任从用户侧向制造侧转移,为建立全面的网络安全责任和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有力...
通过分析提炼 AI 对密码学带来的影响、威胁和挑战,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面向 AI 的密码学应重点关注和发展以下 8 个方向.
探讨多模态 AI 面临数据方面的挑战,并介绍下一代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以支持多模态 AI 的高效运行和广泛应用。
从信任机制、权限模型、策略管理3个方面分析现有授权技术能力,针对现有授权技术能力的不足,提出一些潜在的研究问题,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对数字沙箱技术的背景、技术特点以及行业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台资通电军“倚网谋独”终是死路一条。
安全从业者和安全主管的 AI安全防护产品与供应商指南。
构建包含智能化军事需求—智能化场景任务—系统性能评估—体系效能评估的“四域”,与基础支撑服务—算法指标体系—综合安全防护的“三维”军事大模型评估体系框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