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成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最主要的技术,具有超拟真、反鉴别、快更迭、通用性强等特征,由此衍生出的深度伪造风险日益严重,亟待监管治理。
以防止敏感数据遭未来量子计算攻击的威胁。
旨在指导国家或行业机构在国家、地区或欧盟层面根据《NIS 2指令》监督关键行业的网络安全和韧性。
从微信看IM软件客户端背后的安全博弈。
VPN服务商VPNSecure因单方面取消用户终身订阅权限引发轩然大波。其新东家InfiniteQuant Ltd以“收购时未知存在终身订阅”为由拒绝履约,并强行将用户账号降级为付费订阅模式...
AI手机场景下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已成为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根据目前监控的攻击情况结合公开情报对印巴军事冲突下的网络对抗现状及网络间谍活动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印巴APT组织的战术特征、技术手段及其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随着太空领域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太空资产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太空领域的安全问题得到世界强国普遍关注和重视。美国已经发射和部署了大量的太空...
远程攻击者利用此漏洞可使浏览器发起请求时携带完整的URL,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未经身份验证的远程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特制的HTTP请求触发CVE-2025-32756漏洞,进而执行任意代码。
本文介绍了内生安全微隔离相关的技术方案、标准和落地进展。
印巴间黑客攻击可能会形成“危险的报复循环”。
本文基于对日本近年网络领域举措的系统梳理,重点解析其2025财年预算在网络领域的战略规划,并深入探讨其潜在的影响。
数据编织技术可能代表了许多组织新一代网络安全能力构建的未来,为企业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两个漏洞都是由于Ivanti Endpoint Manager Mobile的API组件未能正确验证输入的数据而造成的漏洞。
在美国的NVD漏洞数据库因预算削减和漏洞披露机制混乱而备受质疑之际,欧洲推出了自己的“欧洲漏洞数据库”。
联合国基于网络边界构建新的网络攻防评估框架。
2025云SOC融合终极形态技术前瞻报告。
本文首次对蓝牙前向和未来保密性保证进行了安全评估,并提出了 6 种 BLUFFS 攻击。
合规托底、AI驱动、云化转型。
微信公众号